
法利以福特與寧德時代合作的磷酸鐵鋰(LFP)電池技術工廠為例,說明美國車企正試圖突破技術壁壘。盡管當前關稅政策為美國本土電動汽車市場提供了緩沖空間,但中國車企在全球其他區(qū)域的快速擴張已迫使福特加速國際化布局。"中國不僅主導了全球83%的鋰離子電池制造,更通過資本運作掌握了關鍵IP,"法利提到。他特別指出,LFP技術雖起源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但因早期電動汽車市場增長乏力,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A123 Systems未能實現(xiàn)商業(yè)化,最終其核心專利被中國汽車零部件巨頭收購。
這位CEO認為,美國車企若要在下一代電動汽車競爭中突圍,需在吸收中國電池技術成果的同時,強化本土產(chǎn)業(yè)鏈整合與用戶需求洞察,以此構建"技術引進+自主創(chuàng)新"的雙輪驅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