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廠各個油井風沙不斷,“以前巡檢風沙再大都要去,如今在屏幕前就能監(jiān)控油井狀況。”采油三廠廠長任文博說。
在采油三廠中控室,寬大的液晶屏幕前,3名運行管理員注視著屏幕里跳躍的數據。“這里管理著460口井,最遠的井距此60公里。以前去那里巡檢,沿途過去,有13口井的工作量,需要4至6小時,而現在系統(tǒng)半小時自動巡檢一次。”任文博說。
與此同時,采油三廠10-6智能生產指揮中心內一塊屏幕滾動播放著各井口摻稀油的含水數據,這是西北油田首個井站一體化智能示范點。“以前去各井口取樣,收集齊一批油品做含水檢測要耗時8小時,而現在設置了自動檢測系統(tǒng),檢測一口井只需2分鐘。”任文博說,這里管著周邊38口油井,運行時效不僅提升了60%,而且一年可節(jié)約人工成本67萬元。
作為中石化兩個智能化油田試點單位之一,采油三廠從2013年開始了“智慧油田”的建設。
在天山以北,智能化油田建設也讓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勘探、開發(fā)、生產環(huán)節(jié)越來越“聰明”。在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監(jiān)控室,可以看到“原油采出地面、輸送、制成成品油”整個過程的“一屏監(jiān)控”。幾個監(jiān)屏員觀察著屏幕上數據顏色的變化,紅色報警信號亮起時,點擊查看數值和曲線圖,撥打電話安排現場巡井工檢修。
除此之外,準噶爾盆地部分油區(qū)采取的井筒智能控制、遠程控制等自動化設備,節(jié)約了地面設備維護、保養(yǎng)費用,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現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高度集成化,每口井、每個技術參數都反映在電腦上,生產效率明顯提高。”新疆油田公司大平臺采油片區(qū)長李培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