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俄烏沖突這一“黑天鵝”事件和對俄制裁導致的能源危機影響,尤其是在俄羅斯宣布大幅降低“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后,歐洲多國宣布重啟煤電計劃。
奧地利政府最近決定,將與該國最大電力供應商維邦公司合作,重啟梅拉赫廢棄煤電廠,這個煤電廠是奧地利境內最后一家煤電廠,已于2020年春季關停;法國政府也準備重啟位于圣阿沃爾德的燃煤電廠,該電廠于3月底剛剛停止運營;德國政府宣布將暫時恢復最多10吉瓦(GW)的閑置燃煤電廠,為期兩年,這將令德國煤炭發(fā)電量增加三分之一。綜合各方面數(shù)據(jù),目前歐洲將有817.1萬千瓦的已封存機組重新啟用,445.8萬千瓦機組將取消35%產能限制,該部分預計總共新增1880萬噸用煤量。此外,歐洲還有14吉瓦的燃煤電廠處于待命狀態(tài),占歐盟總裝機量的1.5%,計劃在2023年以65%的產能運行,并將產生60億千瓦時的燃煤電力,可為歐盟提供大約一周的電力。
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歐盟有46%的煤炭進口來自俄羅斯。沖突爆發(fā)后,煤炭在今年4月初成為歐盟對俄能源制裁的首個目標,歐盟對俄煤炭禁運在8月初生效,這使得歐盟煤炭進口面臨“腰斬”,如何盡快找到替代來源成為歐盟多國的當務之急。從目前情況看,歐盟國家的煤炭進口來源集中在過去有密切煤炭貿易的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印尼、南非、哥倫比亞等。據(jù)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2022年1至4月,德國煤炭進口量累計為1298.77萬噸,同比增長25.3%。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礦產和煤炭司司長李德萬也表示,一些歐盟國家已與印尼煤炭生產商接洽,其中德國已率先拋出了1.5億噸的大單。無獨有偶,僅2022年3月份,歐洲就從哥倫比亞進口了130萬噸煤炭,哥倫比亞對歐盟的出口增長了47%以上;南非今年也向歐洲出口了28.7萬噸煤炭。不過相較于大規(guī)模的煤炭進口,對于絕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重新開放煤礦開采并不在其計劃之內,只有希臘等個別傳統(tǒng)的產煤大國有重啟煤礦開采的計劃。
由于今年以來歐盟工業(yè)需求較低,歐盟整體發(fā)電量受到一定制約,歐洲多國則趁機增加煤炭庫存以穩(wěn)煤價保供應。歐盟電廠運營商在今年3月開始囤積硬煤以應對俄羅斯煤炭制裁,西北歐的煤炭庫存已增至660萬噸,為2019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6月份,歐洲ARA港動力煤庫存達到640萬噸,高于近兩年來的同期水平。未來煤炭市場可能會出現(xiàn)類似原油市場目前的狀況,即其他進口國大規(guī)模進口俄羅斯煤炭,而歐盟只能緊盯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煤炭。印尼能源界人士稱,歐洲市場主要需要中高等級的煤炭,而大多數(shù)印尼礦企生產較低等級的煤炭,印尼煤炭與歐洲客戶的要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而規(guī)格接近歐洲要求的產品大部分已經被亞洲買家預定。盡管如此,歐洲仍在尋求大量進口,印尼煤礦企業(yè)表示,在現(xiàn)有合同義務之外的供應能力有限,少數(shù)可能有空間擴大產量的礦企將需要政府批準才能增加產量和出口。另一產煤大國澳大利亞也存在類似情況,澳大利亞煤炭商已經處于產量上限,不太可能滿足歐洲的額外供應需求。
歐盟決定制裁俄羅斯煤炭后,歐洲煤炭期貨價格應聲走高,進入6月以來更是連續(xù)處于接近每噸400美元的高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超一倍。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當前歐盟及其他國家不斷“搶煤”,多國煤炭產能無法在短期提高,這將使全球煤炭市場緊缺程度進一步加劇,并繼續(xù)推高當前已處于高位的國際煤炭價格,當前國際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的緊張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后續(xù)煤炭市場的情況還需看歐佩克產油國增產能否加速,以及“北溪-1號”未來對歐輸氣的情況。
德國波茨坦大學能源政策教授約翰·利斯塔姆認為,歐洲目前轉向煤炭是暫時的,目的是為能源轉型爭取時間,以便提出更可持續(xù)的長期解決方案。也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歐洲只是將重啟煤電作為臨時性措施,對氣候承諾和能源轉型的影響十分有限。然而面對這種粉飾歐盟能源政策“開倒車”的說法,很多人并不買賬。
輿論分析認為,這種“權宜之計”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反而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應。一方面是違背國際減碳共識,損害全球氣候治理。歐盟多國在重啟煤電以緩解自身能源危機的同時,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減排要求并未放松,在環(huán)保方面對己對人采取“雙重標準”,這將破壞發(fā)展中國家的環(huán)保努力。
另一方面是歐盟在能源轉型之路上倒退,延緩自身氣候目標的實現(xiàn)。意大利環(huán)境經濟學教授安德里亞·扎蒂認為,重啟煤電可能大幅推遲歐盟向可持續(xù)能源過渡的進程,還會增加歐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擠占歐盟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源。德國“阿戈拉能源轉型”智庫負責人馬蒂亞斯·布克稱,歐盟的能源轉型計劃根據(jù)當前的能源危機作出了修正,增加了燃煤排放,對于削減歐洲的化石燃料需求缺乏具體而有效的措施,這使得歐洲錯失了加強歐洲能源主權和實現(xiàn)歐盟氣候目標的機會。
奧地利政府最近決定,將與該國最大電力供應商維邦公司合作,重啟梅拉赫廢棄煤電廠,這個煤電廠是奧地利境內最后一家煤電廠,已于2020年春季關停;法國政府也準備重啟位于圣阿沃爾德的燃煤電廠,該電廠于3月底剛剛停止運營;德國政府宣布將暫時恢復最多10吉瓦(GW)的閑置燃煤電廠,為期兩年,這將令德國煤炭發(fā)電量增加三分之一。綜合各方面數(shù)據(jù),目前歐洲將有817.1萬千瓦的已封存機組重新啟用,445.8萬千瓦機組將取消35%產能限制,該部分預計總共新增1880萬噸用煤量。此外,歐洲還有14吉瓦的燃煤電廠處于待命狀態(tài),占歐盟總裝機量的1.5%,計劃在2023年以65%的產能運行,并將產生60億千瓦時的燃煤電力,可為歐盟提供大約一周的電力。
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歐盟有46%的煤炭進口來自俄羅斯。沖突爆發(fā)后,煤炭在今年4月初成為歐盟對俄能源制裁的首個目標,歐盟對俄煤炭禁運在8月初生效,這使得歐盟煤炭進口面臨“腰斬”,如何盡快找到替代來源成為歐盟多國的當務之急。從目前情況看,歐盟國家的煤炭進口來源集中在過去有密切煤炭貿易的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印尼、南非、哥倫比亞等。據(jù)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2022年1至4月,德國煤炭進口量累計為1298.77萬噸,同比增長25.3%。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礦產和煤炭司司長李德萬也表示,一些歐盟國家已與印尼煤炭生產商接洽,其中德國已率先拋出了1.5億噸的大單。無獨有偶,僅2022年3月份,歐洲就從哥倫比亞進口了130萬噸煤炭,哥倫比亞對歐盟的出口增長了47%以上;南非今年也向歐洲出口了28.7萬噸煤炭。不過相較于大規(guī)模的煤炭進口,對于絕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重新開放煤礦開采并不在其計劃之內,只有希臘等個別傳統(tǒng)的產煤大國有重啟煤礦開采的計劃。
由于今年以來歐盟工業(yè)需求較低,歐盟整體發(fā)電量受到一定制約,歐洲多國則趁機增加煤炭庫存以穩(wěn)煤價保供應。歐盟電廠運營商在今年3月開始囤積硬煤以應對俄羅斯煤炭制裁,西北歐的煤炭庫存已增至660萬噸,為2019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6月份,歐洲ARA港動力煤庫存達到640萬噸,高于近兩年來的同期水平。未來煤炭市場可能會出現(xiàn)類似原油市場目前的狀況,即其他進口國大規(guī)模進口俄羅斯煤炭,而歐盟只能緊盯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煤炭。印尼能源界人士稱,歐洲市場主要需要中高等級的煤炭,而大多數(shù)印尼礦企生產較低等級的煤炭,印尼煤炭與歐洲客戶的要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而規(guī)格接近歐洲要求的產品大部分已經被亞洲買家預定。盡管如此,歐洲仍在尋求大量進口,印尼煤礦企業(yè)表示,在現(xiàn)有合同義務之外的供應能力有限,少數(shù)可能有空間擴大產量的礦企將需要政府批準才能增加產量和出口。另一產煤大國澳大利亞也存在類似情況,澳大利亞煤炭商已經處于產量上限,不太可能滿足歐洲的額外供應需求。
歐盟決定制裁俄羅斯煤炭后,歐洲煤炭期貨價格應聲走高,進入6月以來更是連續(xù)處于接近每噸400美元的高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超一倍。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當前歐盟及其他國家不斷“搶煤”,多國煤炭產能無法在短期提高,這將使全球煤炭市場緊缺程度進一步加劇,并繼續(xù)推高當前已處于高位的國際煤炭價格,當前國際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的緊張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后續(xù)煤炭市場的情況還需看歐佩克產油國增產能否加速,以及“北溪-1號”未來對歐輸氣的情況。
德國波茨坦大學能源政策教授約翰·利斯塔姆認為,歐洲目前轉向煤炭是暫時的,目的是為能源轉型爭取時間,以便提出更可持續(xù)的長期解決方案。也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歐洲只是將重啟煤電作為臨時性措施,對氣候承諾和能源轉型的影響十分有限。然而面對這種粉飾歐盟能源政策“開倒車”的說法,很多人并不買賬。
輿論分析認為,這種“權宜之計”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反而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應。一方面是違背國際減碳共識,損害全球氣候治理。歐盟多國在重啟煤電以緩解自身能源危機的同時,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減排要求并未放松,在環(huán)保方面對己對人采取“雙重標準”,這將破壞發(fā)展中國家的環(huán)保努力。
另一方面是歐盟在能源轉型之路上倒退,延緩自身氣候目標的實現(xiàn)。意大利環(huán)境經濟學教授安德里亞·扎蒂認為,重啟煤電可能大幅推遲歐盟向可持續(xù)能源過渡的進程,還會增加歐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擠占歐盟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源。德國“阿戈拉能源轉型”智庫負責人馬蒂亞斯·布克稱,歐盟的能源轉型計劃根據(jù)當前的能源危機作出了修正,增加了燃煤排放,對于削減歐洲的化石燃料需求缺乏具體而有效的措施,這使得歐洲錯失了加強歐洲能源主權和實現(xiàn)歐盟氣候目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