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可再生能源咨詢公司印度之橋的研究,由于太陽能組件供應短缺,印度已將其2022年可再生能源目標下調了30%。
印度政府最初設定的目標是至2022年12月底,實現175GW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而今年年底的投運容量僅為122GW。印度之橋表示,在過去五年中,每年的新增容量平均約為9GW,遠遠低于最初的19GW目標。
太陽能光伏的增長一直相對穩(wěn)定,但在過去五年里,新增風電容量平均每年僅為2GW。
展望2023年,印度的進口政策似將影響光伏組件的供應,一些項目預計將因供應鏈問題而被推遲或取消。進口組件基本關稅可高達40%,電池關稅可高達25%?;娟P稅的實施旨在鼓勵國內制造基地與產能掛鉤激勵計劃的結合。
現實情況是,盡管8月份核準的組件和制造商清單的產能超過了18GW,但印度國內制造的組件供貨過于短缺。印度政府已批準延長最近招標的部分項目的時間。這意味著考慮到供應鏈問題,這些項目需要到2024年9月才能完工。
11月,PV Tech Premium采訪了Vikram Solar總經理Gyanesh Chaudhary以了解印度推動國內制造的情況。
印度之橋總經理Vinay Rustagi表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未來在新技術、傳輸和儲能領域的投資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改善中央和各邦之間的協(xié)作。"
印度Adani Solar公司的一處光伏生產廠
印度之橋重點指出,靈活的電網、儲能基礎設施和電力需求管理是推進整個印度可再生能源承諾的關鍵因素。政府最近通過了至2030年財年末,每年增加36GW太陽能和風能總容量的目標,而印度只有五個邦采用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43.3%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采購義務目標。
實現未來目標的大部分責任似乎都落在了中央政策上。土地和傳輸瓶頸被視為是糾正2022年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印度之橋表示,綠色能源走廊和太陽能電站計劃一直面臨著用地延誤和成本超支問題。
此外,他還重點指出,需對招標和招標流程進行改革,因為 "過于寬松的招標框架 "導致項目被放棄或被推遲。相關方幾乎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也不重視保障項目的執(zhí)行。
最后,印度之橋認為,為企業(yè)和戶用市場提供確定性將是未來幾年的關鍵所在。它指出,缺乏來自配電公司和個別邦的支持是這一問題的驅動因素。如果近期推出的免除跨邦輸電費和建立國家申請門戶網站的措施要取得成效,那么需要作出承諾。
"在缺乏政策穩(wěn)定性和積極的長期規(guī)劃的情況下,這一行業(yè)最近一直有些混亂。隨著我們增加更多會影響電網穩(wěn)定性的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容量,未來的任務會變得更加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