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全方位外交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中國企業(yè)在中東地區(qū)雙邊經貿合作步伐不斷加快。來自中國江蘇的中來光電在炎熱的中東地區(qū)向一家日本的知名業(yè)主丸紅集團提供105MWac新一代N型高效雙面太陽能組件,而整個電站的建設都由印度一家大型EPC公司承建。該電站是阿曼第一個光伏項目,于2019年6月開工建設,將于2020年1月并網使用,是全球最大單體N型光伏電站,是國際合作在“一帶一路”國家落地生根的有效實踐。
巴基斯坦當地時間1月3日11時30分,“華龍一號”海外首堆K2機組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tǒng)(PCS)熱交換器已全部吊裝就位,標志著K2機組非能動系統(tǒng)安裝邁出關鍵一步,為K2機組熱試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1月11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承建的緬甸北克欽邦與230千伏主干網連通工程竣工儀式在內比都舉行。緬甸電力與能源部部長吳溫楷、實皆省省長敏奈博士,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商參贊譚書富出席儀式。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工程總承包(EPC)模式建設實施該項目。
“迪拜光熱電廠集熱塔總高度260米,222米以下為混凝土結構,222米以上為集熱器,結構部分混凝土量18000立方米,不僅是全球最高、最大的集熱塔,也是全球工藝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的集熱塔。”中建三局二公司海外分公司迪拜光熱項目指揮長顧冬10日介紹。
“COP25期間,在一些與氣候、資金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議題相關的會議中,來自不同組織不同國家的代表均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安排、國際合作和具體實施給予了相當大的關注。在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推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討論中,也有與會代表多次提到‘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國際合作平臺的重要性。
1月7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寇偉在京會見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一行。雙方就國家電網公司海外資產運營、工程建設以及巴西能源電力發(fā)展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討論,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共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日前,由中方投資、目前在尼泊爾落地開工建設的最大水電站項目——拉蘇瓦·布特科西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并預計將于2021年底投產。該水電站是四川省“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成后,所發(fā)電力將主要供給尼泊爾中部地區(qū)。
12月底,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控股投資企業(yè)新源(中國)環(huán)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泰國正式與曼谷市政府完成農墾及安努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的簽約。
中國能建、中國電建領銜,尤其中國能建下屬公司葛洲壩在火電、水電、光伏領域均有斬獲;上海電氣、北方國際今年在火電領域均有簽署大單。2019年中資承包商海外新簽10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電站EPC詳情如下:
12月24日,由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化工綜合體項目年度總結會在項目所在地舉行。來自哈石化工業(yè)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施工單位的代表,以及本地員工300余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報道稱,“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支持參與國加強公路、鐵路、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津巴布韋當前正面臨電力短缺等嚴重困難,亟需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以吸引外來投資和促進貿易,這對津巴布韋至關重要。近年來,中津合作取得了長足發(fā)展。
中國出口海外的第三臺核電機組巴基斯坦恰?,敽穗?號機組近日達到最終驗收條件,通過巴基斯坦國家驗收。建設好恰?,敽穗娛侵泻思瘓F積極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恰?,斒侵邪秃四芎献鞯钠鸩降兀?986年中巴兩國簽訂《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xié)定》,拉開了兩國核能合作的序幕。
12月18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高質量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資”為主題,由國家能源局、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共同舉辦。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16個伙伴關系成員國能源部長、駐華大使、能源主管部門高級代表以及來自政府、企業(yè)、智庫等300多名中外代表參加此次論壇。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出席活動,并應邀參加高端圓桌對話。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動務實合作,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精神,當地時間12月9日至10日,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樊金龍,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率團訪問阿聯酋,共同推動中阿產業(yè)與核能合作。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15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與阿曼納馬電力公司簽署協(xié)議,將收購后者旗下阿曼國家電網公司49%的股權。這標志著中阿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邁出新的一步。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tài)&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